本案例為被繼承人死亡後,繼承人為出嫁的女兒,對於被繼承人生前之保證債務是否應負清償責任。
台中地區-4/8(二)14:00~17:00,免費與律師現場諮詢開始預約啦(❁´◡`❁)
名額有限,活動詳情請點此連結加入LINE詢問~
爭執所在:「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後,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契約債務,由其繼承履行債務顯失公平者,得以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之認定。
法院見解:(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034號判決)
按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後,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契約債務,以因繼承所得之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繼承在民法繼承編九十七年一月四日前開始,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後,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契約債務,由其繼續履行債務顯失公平者,得以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民法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條第二項(九十七年一月四日生效)、民法繼承編施行法第一條之二第一項(九十七年五月九日生效)定有明文。被上訴人係於繼承開始後,始發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契約債務,此為被上訴人於繼承開始時所無法預知之事實,且被上訴人為一出嫁之女兒,衡諸一般社會實情,實難期待其於繼承開始時已知悉被繼承人林○負有系爭保證責任,因而得以決定是否限定或拋棄繼承。況上訴人於八十二年九月二日授信小組會議,亦因原保證人林○已死亡,決議將保證人改為林○湓。綜此情節,若由被上訴人繼續履行系爭保證債務,難謂無顯失公平之情事,被上訴人依民法繼承編施行法第一條之二第一項規定,主張以繼承林○所得之遺產為限,負清償林○所負系爭保證債務,自非無據。
- 本案例涉及公寓大廈屋頂共用部分遭他人無權占用時,其因此所生之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相當於租金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或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提否提起訴訟請求?
- 本案例涉及「登報公開道歉」作為一種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依大法官會釋字第656號解釋認為並未涉及加害人自我羞辱等損及人性尊嚴之情事,即未違背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但「登報公開道歉」之內容,仍應有所限制。其認為應就不法侵害人格法益情節之輕重與強制表意之內容等,審慎斟酌而為適當之決定,如要求加害人公開道歉,涉及加害人自我羞辱等損及人性尊嚴之情事者,即屬逾越回復名譽之必要程度,而過度限制人民之不表意自由。就登報道歉之問題,最高法院有進一步的說明。
- 本案例涉及公司已離職之經理,未經公司授權,即對第三人出示公司經理名片,及提示事先印刷備用,其上印有編碼、法定代理人姓名、地址、電話並蓋有公司章之訂購合約書,以公司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訂立汽車買賣契約,公司就該買賣契約,是否應負表見代理之授權人責任?
- 本案例涉及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受買人,於買受區分所有建築物後,發現其所受分配之該建築物共同使用部分,有虛增坪數的情形時,是否得依民法第359條規定,不請求減少價金,而主張解除契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