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涉及連帶保證、保證人主張主債務人之抗辯。
  • 台中地區8/20(三)-現場免費法律諮詢,名額有限趕緊預約~(❁´◡`❁) 請點此連結加入LINE了解活動詳情~
  • 爭執所在:民法第742條之解釋與適用。

    法院見解

    法院見解:(最高法院98年台抗字第580號判決)

    按連帶保證為保證之一種,並非連帶債務,其特點在於其債務不失其附從性,故保證契約關係附從性之規定,仍有其適用,連帶保證人自得依民法第七百四十二條主張基於附從性之抗辯,則就主債務人所生自身債務消滅或履行上有牽連關係之抗辯,要非不能援用。

    1. 本案例為財政部國有財產局與民國開發公司訂立「國有非公用財產委託經營契約」,將某一國有非公用土地交由該開發公司經營,依契約約定,如該開發公司在土地上與建建築物,必須依建築管理相關法令規定,申請建築執照,惟國有財產局卻遲遲無法配合提供相關證明檔案,以致開發公司無法申請建築執照,於此情形,該開發公司是否得依民法第227條不完全給付規定,主張其權利?
    2. 本案例涉及「登報公開道歉」作為一種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依大法官會釋字第656號解釋認為並未涉及加害人自我羞辱等損及人性尊嚴之情事,即未違背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但「登報公開道歉」之內容,仍應有所限制。其認為應就不法侵害人格法益情節之輕重與強制表意之內容等,審慎斟酌而為適當之決定,如要求加害人公開道歉,涉及加害人自我羞辱等損及人性尊嚴之情事者,即屬逾越回復名譽之必要程度,而過度限制人民之不表意自由。就登報道歉之問題,最高法院有進一步的說明。
    3. 本案例涉及同一租賃標的物經輾轉出租之結果,該租賃標的物雖基於各該出租人之意思而陸續移轉占有於各承租人,但在原出租人依法終止租賃契約後是否得基於民法第962條前段之規定,以遭他人無權占有,請求返還。
    4. 本案例債務人聲請破產時,是否應考量債務人尚有工作能力未來有可能增加清償債務資力等因素。
    歡迎來電諮詢:04-2375-6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