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除刑化」的議題,只是醫療界對於醫療商業化的趨勢,採取不同的因應方式。一派認為醫療勢必要走向商業化,既然醫療將成為服務業、商業行為,因此要把醫療糾紛轉化為民事糾紛;另一派則憂心於,醫療商業化所造成科別資源的分配不均,會影響新生代投入特定科別的意願,因此以除刑化的方式,為「五大皆空」的科別營造留住人才的誘因。
中研院的院士會議上,有院士認為現有的醫療體系「四大皆空」、「五大皆空」的醫師荒,與醫療糾紛有關,因此建議修法將醫療糾紛除罪化。醫界、學者紛紛透過媒體在不同管道表達支援,儼然是醫療業界的共識。似乎,醫療糾紛的除罪化,是挽救國內特定醫療科種人才荒的良方。
「醫師荒」的說法很微妙,頗有假議題的色彩。它的現實根源在於,全民健保實施後,醫師這一個行業,儘管號稱個體戶、自由市場,但是透過健保局的給付,實質上已經成為國家所僱用的人員,甚至被納為國家醫療體系當中。然而,同樣具有準官員身份的醫師,現今的地位比不上百年前日本人大力引入西醫制度時,醫師在制度的保護下,在民間享有聲望,具有一言九鼎的份量。至於收入,根據業界人士的說法,在健保實施後,平均收入幾乎呈現停滯狀態。
嚴格說來,「醫療糾紛除刑化」的議題,只是醫療界對於醫療商業化的趨勢,採取不同的因應方式。一派認為醫療勢必要走向商業化的路子,既然醫療將成為服務業、商業行為,因此要把醫療糾紛轉化為民事糾紛,讓整個體系更為完整;另一派則憂心於,醫療商業化所造成科別資源的分配不均,會影響新生代投入特定科別的意願,因此以除刑化的方式,為「五大皆空」的科別營造留住人才的誘因。
台灣社會百年來,幾乎是獨尊醫學,讓醫學從業者享有極高的聲望、地位,甚至物質回報。但是,這些優秀人才一遇上商業化的議題,對應的方式卻顯得侷促。
資料來源:立報
鬼門開前大鬧,狠砸神像毀金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