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執所在:民法第130條之解釋及適用。
法院見解:(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2250號判決)
最高法院認為任何權利之行使,均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債務人行使時效完成抗辯權,違反「誠實信用原則」者,即為權利之不法行使,應予禁止產物保險公司發函協商在先,其間一度承認理賠金額上限,並表明願意先行賠付此部分不爭執金額,而且絕口不提時效完成抗辯事宜,嗣後才突然明示拒絕理賠全部金額,並於訴訟進行中提出消滅時效完成之抗辯,其行使時效完成抗辯權,自與「誠實信用原則」有違。
本案例涉及承攬問題,包括民法第495條第一頁所稱之「損害賠償」,是否包括「加害給付」之損害在內。及定作人依本條項規定所取得之損害賠償請求權,適用一年之短期消滅時效期間,於該消滅時效期間經過後,得否另依民法第227條有關不完全給付給付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