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費率推二代健保 穩定財務確保就醫權益」(陳奕華報導)
台灣健保讓民眾就醫無礙,美國媒體曾以「健康烏托邦」為題報導國內健保制度、德國媒體曾針對IC卡刊登「台灣是德國榜樣」的文章,諾貝爾得主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也稱許台灣健保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但是台灣健保多國稱羨,不過財務短絀問題,一度浮現撐不下去隱憂,累計到去年底,財務虧損近六百億元,如何穩定健保財務、減少資源浪費,同時保障民眾就醫權益,成為當前重要課題。
分析財務失衡的原因,健保局指出,與人口快速老化、醫療科技進步、民眾需求增加有關,長期以來健保收支存在兩個百分點的落差,此外健保收支連動機制不足,也是導致短絀的原因之一。統計指出,每位老年人所需要醫療費用是其他人的4.6倍 ,過去十年,65歲以上老年人增加快速,占總人口比超過10%,醫療費用增加了788億,而重大傷病人數增加一倍,達79萬人,醫療費用增加760億,新藥引進與支付標準調整,也超過六百億元。
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說:「有人談到藥價差或者說醫療浪費等等,我想這些因素都會對健保財務也產生一些助長,就是造成它不足助長的因素,但是基本上這些不是最主要因素,我想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剛剛提到的人口老化,因為有健保照顧,重大傷病不斷增加,新的醫療科技、新的藥、新的產品不斷進來,增加很多我們需要很多需要支出的費用。」
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健保要穩固,必須解決財務問題,再加上國內人口老化速率高於日本,不過長期照顧起步比日韓晚,楊志良認為全民健保是照顧經濟弱勢,重要的庶民經濟。「這是一個我們要面對的問題,因為讓每個民眾都有健康保險,就是最重要的庶民經濟,其實他最主要就是照顧弱勢。」
不過調健保大不易,牽涉複雜範圍廣,健保開辦15年來,只有八年前、前署長李明亮時代成功調健保費,而把調健保當作就任首要任務的衛生署長楊志良,為了捍衛「健保好健保不能倒」,不惜賭上自己的烏紗帽,而最終健保調整案在三月十七號拍板,今年四月起,費率從4.55%提高到5.17%,稍稍紓緩健保財務缺口持續擴大危機。
至於民眾關心過去所累積健保收支短絀達600億該如何處理?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表示,待經濟情況允許的適當時機,採逐年分攤的方式打平,至於是由政府出錢,還是反映在保費當中,將進一步討論。「這些短絀,我們未來希望,如果我們未來整個經濟好轉,看能否在未來經濟好轉之後,看是由我們政府逐年提撥經費,把這些不足的錢,慢慢把它打平,或者說大家如果覺得同意的話,也會逐年在我們的整個健保費裡面慢慢反應,當然這些方式會有不同做法,這些方式可以考慮到將來我們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還有我們整個健保資源的充足與否,再來看如何處理這筆錢,這筆錢目前暫時將它當作不足,至少未來兩年之內,我們不會再增加新的不足費用。」
曲同光還說,今年四月健保的費率調整幅度,是以兩年收支平衡為調整基礎,也就是說這兩年不會出現新的不足產生,以過渡到兩年後與二代健保接軌。
近來政府積極推二代健保,希望民國101年正式上路,與一代健保最大不同,就是改採家戶總所得、依所得稅的歸戶計算,經過三週密集審議,二代健保法草案,上周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完成初審,其中關鍵的家戶總所得是否應該包括買賣股票、房屋的所得,或是退職所得,因為沒有獲得共識,將送朝野協商。
出處來源: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