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齊聚交流,爭取民族大學

80年代原住民運動興起後,台灣原住民族漸漸由被研究對象成為從事研究的工作者,但是台灣除了東華大學於民國90學年度設立的「原住民民族學院」外,長期以來缺少民族教育的專門機構,原住民學者希望師法國外的做法,作為台灣設立民族大學的依據。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上週舉辦「原住民民族研究」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學者,針對國內外民族研究的成果,進行論文發表和報告,希望透過國外在民族研究的例子,來確立台灣原住民民族研究的學術領域,並且作為台灣設立民族大學的參考。

民族大學能自主

東華大學設有台灣唯一一個原住民民族學院,但是學院的設立對於原住民民族研究還遠遠不夠。民族學院院長施正鋒表示,不管是從預算編列、師資聘任、課程安排或是招生來看,如果能夠設立原住民專屬的民族大學,除了不用在龐大的行政體系中爭取有限資源外,將有利自主性以及原住民主體的發展。

施正鋒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大專院校設立客家學院及學程,客家研究有後來居上之勢,他認為除了高等教育人才機構的多寡、相關部會的支援以及研究論壇的設置都有關係。

台東大學助理教授蔡志偉以美國印地安人為例表示,目前美國關於印地安研究並授予學位的學術機構,已經遍佈美國33個州共計有103所單位,隨著學術機構的普遍設立與相關研究的蓬勃發展下,促成美國印地安部族與原住民族研究學會在2008年設立,支持當地學者繼續從事民族研究。

政大民族系助理教授官大偉則以加拿大為例表示,原住民研究的學程和學系,在原住民族自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他表示,雖然台灣的原住民相關研究有增加的趨勢,但大多是依附在既有學科之下,以研究計畫為主要目的。加拿大成立原住民研究學程,並以學程為核心,結合其他專業學程訓練,是台灣可以參考的地方。

思考設立研究學會

施正鋒說,原住民學者可以做的,或許可以思考成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除了能與國外團體連結外,也可以共同在民族研究領域上努力。

考試委員浦忠成說,包括澳洲、紐西蘭、美國及加拿大等地的原住民,都有自己的原住民學院甚至是大學,這也表示這樣的觀念已經不是要動用的抗爭才能爭取的議題。他認為爭取民族大學不一定要用抗爭的手段,而是回歸到學術論述的方式,爭取設立民族大學。

浦忠成說,目前台灣有越來越多年輕的原住民學者留學歸國,日前原住民教授協會理事長蔡中涵也才剛帶領團隊到中國,觀摩當地的民族大學情況,他認為現在正是老中青凝聚力量的時候,應提出更多分析及數據,做為未來向行政部門爭取設立民族大學的依據。

出處來源:台灣立報【記者陳威任台北報導】

 

歡迎來電諮詢:04-2375-6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