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例涉及釋憲,乃針對憲法所保障之言論自由範圍為何?以判決命加害人公開道歉之內容,是否侵害相對人之言論自由?逾越回復名譽之必要程度該如何界定等問題。
爭執所在:民法第195條第1項所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是否侵害言論自由。
大法官見解:(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56號解釋)
大法官會議釋字第656號解釋認為民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一項後段規定:「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所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如屬以判決命加害人公開道歉,而未涉及加害人自我羞辱等損及人性尊嚴之情事者,即未違背憲法第二十三條比例原則,而不牴觸憲法對不表意自由之保障。
- 本案例為公有土地租用契約之承租人(某私立學校),於取得土地占有後,未請求出租人(即雲林縣土庫鎮公所)出具土地使用權同意書,亦未申請建造執照,即在土地上興建校舍,多年後,承租人有意拆除該建築物,另行新建校舍,乃請求出租人出具土地使用權同意書,以便申請建造執照,卻遭出租人以承租人多年前即應請求其出具土地使用權同意書而未請求,其請求權已經罹於消滅時效為由,加以拒絕。
- 本案涉及保險法第109條第1項規定之被保險人「故意自殺」者,保險人不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任。但若是罹患精神分裂症之被保險人從高處墬樓致死,則是否為「故意自殺」?
- 本案例涉及民法消保法上商品責任之歸責事由-商品允缺安全性此要件之認定及其舉證責任。
- 本案例涉及以他人之註冊商標文字作為自己公司名稱之特取部分,是否構成侵害他人商標權的問題。